近年來 農村人進城打工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眾多的小年輕們也紛紛表示 留在農村不如去都市奮鬥。然而 在臨安河橋鎮卻有一比特不一樣的創業者:她是一名單親媽媽 在上海拼搏多年 拿著高薪 生活漸漸穩定。但今年 她卻回到了臨安 開起了名宿。上海拼搏 為“野心”而努力張雁是臨安河橋鎮的一比特70後單親媽媽 她曾在上海拼搏奮鬥並結婚生子。都市裏打拼了多年的她每年可以拿豐厚的薪酬 然而現在 她卻帶著兒子完全抽離了上海的生活 開始了一段農村的創業之旅。張雁告訴筆者:“從小到大 每次離家心裡總會有强烈的不舍之情。可是能怎麼辦呢!那時年輕的我 內心總是充滿了‘野心' 我覺得世界那麼大 一定有我的一角 我不甘於平庸 我一定要在上海闖出一番天地。”然而 家裡的一些變故 漸漸改變了張雁最初的“野心”。1998年8月 不到50歲的父親不幸去世了 張雁辭去上海做了兩年的會計工作 花了將近半年時間陪伴年邁的奶奶和日漸憔悴的母親 同時也彌補自己“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傷感。期間她想過留在家鄉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然而當時的“野心”仍然牽制著她。再次回到上海 趁著上海火熱的房產業 張雁去了一家房產仲介公司 憑著肯吃苦的幹勁 她很快有了豐厚的回報 一個月的薪水可以拿到三萬元以上。到了2000年 上海房市開始走下坡路 張雁敏銳地抽身尋找下一個機會。張雁向筆者說道:“我是個喜歡冒險和挑戰的人 在之後的幾年裏 我做過服裝、建材 中間虧過本 但很快又賺回了錢。”一切似乎步入正軌 張雁有了不錯的收入。 。 也幸福地做了母親 然而2011年9月。 奶奶的病逝讓她重新審視起了自己的未來。張雁告訴筆者:“雖然奶奶離世時已經是94歲高夀 但我還是為自己沒能在她身邊盡最後的孝道而深深自責。當時 我早已為人母宜蘭礁溪民宿包棟 母親對孩子那種難以割捨的親情 有如一根無形的線 把我一點一點往母親身邊拉近。我不斷地反思 我的內心不再有原來的堅定 這時的我 只想留在母親身邊 和她作伴。在家停留了一個多月後 因為生意上的關係和在上海讀書的孩子 我再次回到上海。同時 我開始為自己的‘返鄉創業'作準備:從孩子的安頓、生意的安排到返鄉創業的定位、規劃 我足足準備了兩年時間 包括心理上的準備。”放弃高薪回老家建民宿說起放弃上海的高薪職業回家開辦民宿的想法 張雁說道:“2014年3月 我放下上海的一切回到家鄉。一切都在自己安排之中 但真正要著手去做還是千難萬難 因為離鄉那麼多年 我很多的資源都不在這 一切很熟悉又很陌生。最終選擇做‘民宿' 是一幫搞設計的朋友來了我那樓寒地僻的老家後敲定的 大家都笑我‘拿著金飯碗不知道是金飯碗' 他們都在全國各地找這樣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落脚 我卻跑上海去吸霧霾。此後 我也分析了我回鄉做民宿的優勢:第一 自己家通過集體分配和土地流轉有幾十畝土地、山林和幾百平方的老房子可用;第二 我是本地人宜蘭民宿網礁溪 人熟地熟鄉情民風熟;第三 在大城市二十幾年生活 給了我廣闊的視野和見識 懂得城裡人的需求。”然而張雁起初的這個想法卻遭到母親和姐夫的反對 最終在一幫朋友的極力說服下 一家人齊心協力開辦民宿。“我離開家鄉去上海是1996年 那時家鄉給我印象是古樸的 民風很淳樸 簡單、清爽宜蘭羅東包棟民宿 沒有過多的修飾和裝修 人與人之間相處沒有功利性 鄰里間互幫互助 親如一家。20年後回來時 原來70多人的小山村只剩下10餘個年紀大的人 年輕人因為修建水庫成了失地農民 紛紛遷往集鎮安家 偌大一個村子成了一個空殼村 我不禁感歎:物非人非!我很想能尋回80年代的那個家!於是 在我的民宿改建中就有了自己的主旨:就地取材、舊物利用。家裡什麼東西也沒扔掉:奶奶的床被我改成了沙發 父親曾經用過的屠桌被我改成了茶几 石磨做了洗手盆 各式罎子罐子成了花瓶、養蠶用的蠶匾成了裝潢…… 奶奶和爹手中撐起的家中物品已然都在。”張雁向筆者說道。據筆者瞭解 對於民宿的裝修 比如老房子的加固 傢俱改造 新房子的設計 上油漆 甚至做窗簾 從去年開始 除了技術性很强的裝修和建造工序 張雁幾乎親力親為。在起初開業的幾天裏 很多顧客要求張雁弄一些娛樂設施 安裝Wi-Fi 然而張雁的做法是歇業數日。她告 |